1、杀虫谱广,高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地上部刺吸式口器害虫;2、卓越的CE效果,抵御逆境,壮苗增产效应明显;3、内吸传导性强,持效期长;4、适用作物广,对种子安全。
1)产品特性:本品有效成分噻虫嗪,为内吸传导性种子处理杀虫剂,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。用于种子处理,可防治棉花苗期的棉蚜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玉米苗期的飞虱。
2)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:
作物 | 防治对象 | 制剂用药量 | 使用方法 |
马铃薯 | 蚜虫 | 10-40克/100千克种薯 | 种薯包衣或拌种 |
棉花 | 苗期蚜虫 | 300-600克/100千克种子 | 拌种 |
油菜 | 黄条跳甲 | 400-1200克/100千克种子 | 种子包衣 |
玉米 | 灰飞虱 | 100-300克/100千克种子 | 种子包衣 |
3)使用说明:
1、本品可供种子公司作种子包衣剂,亦可供农户直接拌种。
2、用于处理的种子应达到国家良种标准。
3、配置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。
4、本品在上述登记作物新品种上大面积应用时,必须先进行小范围的安全性试验。
5、防治棉花苗蚜,按推荐剂量用药,用水稀释后(药浆与种子的比例为1:50-100)与种子充分搅拌,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,晾干后即可。
6、防治玉米灰飞虱,按推荐用药量用水稀释后将药浆与种子充分搅拌,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,晾干后即可。
7、防治油菜黄条跳甲,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,将药剂用水稀释后与种子充分搅拌,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,晾干后即可。
8、防治马铃薯蚜虫,播种前种薯处理,将药剂用水稀释后喷雾到种薯上并充分搅拌,用水量须控制在700毫升/100千克种薯以下,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薯表面,晾干后即可。
产品参数 | |
---|---|
登记证号 | PD20150397 |
登记证书有效期开始时间 | 2015-03-08 |
登记证书有效期结束时间 | 2020-03-08 |
通用名称 | 噻虫嗪 |
毒性 | 低毒 |
剂型 | 种子处理干粉剂 |
生产标准 | Q/320583 GQB 94-2014 |
生产批准文件号或生产许可证 | HNP 32057-A8792 |
有效成份及含量 | 70%噻虫嗪 |
生产企业 |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|
是否分装 | 是 |
分装单位 | 先正达(苏州)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|
分装登记证号 | LS20110227F120011 |
登记证照片 | |
分装登记证照片 |